官亭夕坐戲簡顏十少府

· 杜甫
南國調寒杵,西江浸日車。 客愁連蟋蟀,亭古帶蒹葭。 不返青絲鞚,虛燒夜燭花。 老翁須地主,細細酌流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官亭:古代官方設立的亭子,常用於休息或接待。
  • 戲簡:戲謔地寫給。
  • 顏十少府:人名,顏十,擔任少府之職。
  • 南國:指南方。
  • 調寒杵:指秋日裏搗衣的聲音,杵(chǔ)。
  • 西江:西邊的江河。
  • 浸日車:太陽西沉,日車指太陽。
  • 客愁:旅人的憂愁。
  • 連蟋蟀:與蟋蟀的鳴叫相連,形容秋夜的寂寥。
  • 亭古:古老的亭子。
  • 帶蒹葭:周圍長滿了蒹葭(jiān jiā),即蘆葦。
  • 青絲鞚:青色的馬繮,鞚(kòng)。
  • 虛燒夜燭花:空燃的夜燭,花指燭花。
  • 老翁:詩人自指。
  • 地主:當地的主人。
  • 流霞:指美酒。

翻譯

在南國的秋日,寒杵聲聲,西江邊太陽漸漸沉落。 旅人的憂愁與蟋蟀的鳴叫交織,古老的亭子周圍長滿了蘆葦。 不再騎馬遠行,只是空燃夜燭,虛度時光。 我這老翁,只能與當地的主人細細品味美酒。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官亭休息時的所見所感。詩中,「南國調寒杵,西江浸日車」通過對秋日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後句「客愁連蟋蟀,亭古帶蒹葭」進一步以蟋蟀的鳴叫和亭邊的蘆葦,加深了旅人的孤獨和憂愁。最後兩句「不返青絲鞚,虛燒夜燭花。老翁須地主,細細酌流霞」則表達了詩人對現狀的無奈和對友情的珍視,通過與地主共飲美酒,尋求心靈的慰藉。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