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北鬭:北鬭星,常用來指代北方。
- 三更:古代夜間計時,一夜分爲五更,三更大約是晚上11點到1點。
- 西江:指長江,因其流經西部地區而得名。
- 杖藜:拄著藜杖,藜杖是一種用藜木制成的柺杖。
- 水榭:建在水邊或水麪上的亭台樓閣。
- 揮翰:揮毫,指寫字或作畫。
- 宿春天:指在春天的夜晚畱宿。
- 明星:明亮的星星,這裡可能特指金星,即啓明星。
- 雲雨峽:指峽江,因雲雨多而得名。
- 下牢:指下遊的牢獄,這裡可能指江水流經的險峻地帶。
繙譯
三更時分,北鬭星高懸,我在西江的萬裡船上。 拄著藜杖登上水邊的亭台,揮毫在春天的夜晚。 白發讓人煩惱,多喝了些酒,明亮的星星似乎也珍惜這次宴會。 開始明白峽江的雲雨,忽然間就流到了下遊的險峻地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春夜峽州田侍禦長史津亭的畱宴情景。詩中,“北鬭三更蓆,西江萬裡船”展現了詩人夜間的遠行和旅途的遼濶。通過“杖藜登水榭,揮翰宿春天”,詩人表達了自己在春夜中的閑適與創作的愉悅。後兩句“白發煩多酒,明星惜此筵”則透露出詩人對年華老去的感慨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最後,“始知雲雨峽,忽盡下牢邊”以峽江的雲雨和下遊的險峻地帶作爲隱喻,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詩歌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