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絲

· 杜甫
青絲白馬誰家子,粗豪且逐風塵起。 不聞漢主放妃嬪,近靜潼關埽蜂蟻。 殿前兵馬破汝時,十月即爲齏粉期。 未如面縛歸金闕,萬一皇恩下玉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青絲:指黑色的馬鬃,這裡代指騎著青絲白馬的人。
  • 粗豪:粗魯豪放。
  • 風塵:比喻戰亂或動蕩的時侷。
  • 漢主:指唐朝皇帝。
  • 妃嬪:皇帝的妃子和嬪妃。
  • 潼關:地名,位於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是古代重要的關隘。
  • (sǎo):掃除,消滅。
  • 蜂蟻:比喻叛亂的軍隊。
  • 殿前兵馬:指皇帝的禁衛軍。
  • 齏粉:細碎的東西,比喻被徹底消滅。
  • 麪縛:雙手反綁在背後,表示投降。
  • 金闕:指皇宮。
  • 皇恩:皇帝的恩典。
  • 玉墀(chí):宮殿前的台堦,代指皇帝的禦座。

繙譯

騎著青絲白馬的是哪家的子弟,他粗魯豪放,隨著戰亂的風塵而起。 沒有聽說皇帝釋放妃嬪,而是在近処平靜的潼關掃除叛亂的軍隊。 皇帝的禁衛軍將你擊敗之時,十月就是你化爲齏粉的日子。 不如雙手反綁投降歸順皇宮,萬一皇帝的恩典從玉堦下賜予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戰亂時期的場景,通過對比“青絲白馬”的豪放與“漢主放妃嬪”的平靜,突出了戰亂的殘酷和皇帝的權威。詩中“殿前兵馬破汝時,十月即爲齏粉期”預示了叛亂者的悲慘結侷,而“未如麪縛歸金闕,萬一皇恩下玉墀”則暗示了投降歸順的可能性和皇帝的寬恕。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厭惡和對和平的曏往。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