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處州嚴郎中游南溪

四望非人境,從前洞穴深。 潭清蒲遠岸,嵐積樹無陰。 看草初移屐,捫蘿忽並簪。 世嫌山水僻,誰伴謝公吟。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四望:四處眺望。
  • 潭清:潭水清澈。
  • 蒲遠岸:蒲草長在遠離岸邊的地方。
  • 嵐積:山間的霧氣積聚。
  • 捫蘿:摸着藤蘿。
  • 謝公:指謝靈運,東晉時期的文學家,喜歡遊山玩水。

翻譯

四處眺望,這裏彷彿不是人間,從前的洞穴深邃莫測。 潭水清澈,蒲草長在遠離岸邊的地方,山間的霧氣積聚,樹木叢生,沒有陰涼。 看到草地,初次移動腳步,摸着藤蘿,忽然發現藤蘿與髮簪並列。 世人嫌山水偏僻,有誰會陪伴謝公吟詠山水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與嚴郎中一同遊南溪的所見所感。詩中,「四望非人境」一句,便將讀者帶入了一個超脫塵世的境界。接着,通過對潭水、蒲草、山嵐、樹木的細膩描繪,進一步展現了南溪的幽靜與神祕。後兩句則通過對比世人的態度與謝公的喜好,表達了對山水之美的熱愛與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朱慶餘對自然山水的獨特感悟。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