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所知

孤琴塵翳劍慵磨,自顧泥蟠欲奈何。 千里交親消息斷,一庭風雨夢魂多。 題橋未展相如志,叩角誰憐甯戚歌。 唯賴明公憐道在,敢攜蓑笠釣煙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孤琴:孤獨的琴,指無人共賞的音樂。
  • 塵翳:被灰塵覆蓋,比喻被遺忘或忽視。
  • 泥蟠:泥中蟠曲,比喻處境困頓。
  • 交親:親友。
  • 題橋:指司馬相如題橋的典故,表示有志未遂。
  • 相如: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
  • 叩角:敲擊牛角,指甯戚叩角而歌的典故,表示懷才不遇。
  • 甯戚歌:甯戚是春秋時期的人,因貧困而叩牛角唱歌,被齊桓公聽到後重用。
  • 明公:對有地位、有才德的人的尊稱。
  • 蓑笠:蓑衣和斗笠,漁夫的裝束。

翻譯

孤獨的琴被塵埃覆蓋,劍也懶得磨礪,自我反省,困頓如泥中蟠曲,又能如何? 千里之外的親友音信全無,庭院中的風雨讓我夢中多有思緒。 題寫橋樑,未能展現司馬相如的志向,敲擊牛角,又有誰憐憫甯戚的歌聲? 唯有依賴明智的您憐憫我這微不足道的道義,我敢帶着蓑衣斗笠去垂釣煙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李中在困頓中的自省與對未來的渴望。詩中,「孤琴塵翳劍慵磨」形象地描繪了作者的孤獨與無奈,而「千里交親消息斷」則加深了這種孤立無援的感覺。通過「題橋未展相如志,叩角誰憐甯戚歌」的對比,作者表達了自己雖有才華卻未得重用的苦悶。最後,作者寄希望於「明公」的理解與幫助,表達了一種對未來的期待與依賴。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五代十國時期文人的心境與境遇。

李中

五代時南唐隴西人,字有中。爲淦陽宰。工詩文,有《碧雲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