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鐘山知覺院

宿投林下寺,中夜覺神清。 磬罷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籠燈吐冷豔,巖樹起寒聲。 待曉紅塵裏,依前冒遠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ìng):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懸掛。
  • 籠燈:指燈籠。
  • 冷豔:形容燈光在冷夜中顯得格外明亮而孤寂。
  • 巖樹:山岩上的樹木。
  • 紅塵:指繁華的人世間。

翻譯

夜晚投宿在林中的寺廟,半夜時分感覺神志格外清醒。 磬聲停歇,僧人剛剛入定,山中空曠,月亮再次升起。 燈籠中的燈光吐露出冷夜中的豔麗,山岩上的樹木在寒風中發出聲響。 等待天明,再次投身於繁華的人世間,繼續那漫長的旅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寺廟中過夜的靜謐體驗。詩中,「磬罷僧初定,山空月又生」一句,通過磬聲的停歇和月亮的升起,巧妙地傳達了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的寧靜。後兩句「籠燈吐冷豔,巖樹起寒聲」則進一步以燈光和樹木的聲音,加深了夜的寂靜和寒冷。結尾「待曉紅塵裏,依前冒遠程」表達了詩人對即將到來的旅途的期待和決心,同時也透露出對塵世生活的無奈和堅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寧靜與遠方的嚮往。

李中

五代時南唐隴西人,字有中。爲淦陽宰。工詩文,有《碧雲集》。 ► 3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