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頭四詠花鴨

· 杜甫
花鴨無泥滓,階前每緩行。 羽毛知獨立,黑白太分明。 不覺羣心妒,休牽衆眼驚。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泥滓(ní zǐ):泥土和雜質,這裏指污垢。
  • 階前:門前臺階前。
  • 緩行:慢慢地行走。
  • 羽毛:鳥類的毛。
  • 獨立:獨自站立,不依賴他人。
  • 黑白:黑色和白色,這裏指花鴨羽毛的顏色對比鮮明。
  • 分明:清晰,明顯。
  • 羣心妒:羣體中的其他成員嫉妒。
  • 休牽:不要牽扯。
  • 衆眼驚:引起衆人的注意。
  • 稻粱:稻穀和小米,泛指糧食。
  • 沾汝在:與你有關,這裏指花鴨因爲食物而存在。
  • 作意:故意,有意。
  • 先鳴:首先發出聲音。

翻譯

花鴨身上沒有泥滓,總是在門前臺階前緩緩行走。 它的羽毛顯示出它的獨立,黑白顏色對比非常鮮明。 不知不覺中,它引起了其他鴨子的嫉妒,不要讓它牽扯到衆人的驚訝中。 它的存在與稻穀和小米有關,所以不要故意先發出聲音。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花鴨的獨立和與衆不同,反映了詩人杜甫對於個性和獨立精神的讚美。詩中的花鴨不僅外表鮮明,行爲上也顯得從容不迫,這種特質在羣體中容易引起嫉妒和注意。詩人通過「不覺羣心妒,休牽衆眼驚」表達了對花鴨的同情,同時也隱含了對社會中個體獨立性被忽視或壓制的批判。最後兩句「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鳴」則是對花鴨的忠告,提醒它在保持獨立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過於顯眼,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煩。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杜甫詩歌的深刻內涵和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