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曲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拼音

譯文

菱葉在水面飄蕩,荷葉在風中搖曳。荷花深處,採蓮的小船輕快飛梭。 採蓮姑娘碰見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話。便低頭羞澀微笑,一不留神,頭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注釋

縈(yíng):縈迴、旋轉、繚繞。 颭(zhǎn):搖曳。 小船通:兩隻小船相遇。 搔頭:簪之別名;碧玉搔頭:即碧玉簪,簡稱玉搔頭。

《採蓮曲》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採蓮少女的初戀情態,喜悅而嬌羞,如聞紙上有人,呼之欲出。尤其是後兩句的細節描寫,生動而傳神,如靈珠一顆,使整個作品熠熠生輝。

賞析

《采蓮曲》,樂府舊題,爲《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一帶水國風光,采蓮女子勞動生活情態,以及她們對純潔愛情的追求等。描寫采蓮生活的詩歌很早就出現了,漢樂府中就有《采蓮曲》《江南可采蓮》「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南北朝出現了不少寫采蓮生活的名作,如《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靑如水。」到了唐代,寫采蓮更是成爲一種時尚,很多名家如李白、白居易、王昌齡、戎昱、崔國輔、皇甫鬆等都寫過這類詩歌。白居易的《采蓮曲》寫得尤爲細膩動人。 白居易這首詩描寫的是一位采蓮姑娘靦腆的情態和羞澀的心理。前兩句寫風中婀娜舞動的荷葉荷花,從荷花的深處有小船悠然劃出,畫面充滿了動感。「菱葉縈波荷颭風」,在碧水盪漾一望無際的水面上,菱葉荷葉一片碧綠,陣陣清風吹來,水波浮動,綠葉隨風搖擺,菱葉在綠波盪漾的湖面上飄飄蕩蕩,荷花在風中搖曳生姿。正因爲綠葉的搖動,才讓人們看到了「荷葉深處小船通」。荷花深處,暗示了荷花的茂盛、廣闊,而「小船通」,則告訴讀者有人有活動。這就像一組電影長鏡頭,先見一片風光,然後將人物活動呈現在其中,給人以真切感。 然後詩人用了一個日常習見、頗具情趣的細節:「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采蓮少女看見了自己的情郎,正想説話卻又突然止住,羞澀得在那裏低頭微笑,不想一不小心,頭上的碧玉簪兒落入了水中。「欲語低頭笑」既表現了少女的無限喜悅,又表現了少女初戀時的羞澀難爲情。「碧玉搔頭落水中」又進一步暗示了少女「低頭笑」的激動神態。後兩句描寫細緻,生動逼真。詩人抓住人物的神情和細節精心刻畫,一個欲語還休、含羞帶笑的姑娘宛然出現在讀者眼前。 《采蓮曲》爲民歌體裁,同類的作品歷來很多。但白居易沒有落入俗套,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中,既寫景,又寫人,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層層深入,活靈活現。此詩用樂府舊題寫男女戀情,少女欲語低頭的羞澀神態,以及搔頭落水的細節描寫,都自然逼真,意味無窮。猶如一卷望不盡的畫面,使人百讀不厭。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