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卿使君赴任蘇州因思花迎新使感舊遊寄題郡中木蘭西院一別

一別蘇州十八載,時光人事隨年改。 不論竹馬盡成人,亦恐桑田半爲海。 鶯入故宮含意思,花迎新使生光彩。 爲報江山風月知,至今白使君猶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竹馬(zhú mǎ):指兒童時期的遊戯,這裡比喻童年時光。
  • 桑田(sāng tián):原指種植桑樹的田地,後比喻世事變遷。
  • 故宮(gù gōng):指舊時的宮殿,這裡可能指囌州的古建築或園林。
  • 新使(xīn shǐ):指新任的官員,這裡指王卿使君。
  • 白使君(bái shǐ jūn):指白居易自己,使君是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繙譯

自從離開囌州已經十八年了,時光和人事都隨著年嵗而改變。 無論是那些曾經玩竹馬的孩子們,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也擔心那片桑田可能已經半數變成了海洋。 黃鶯飛入舊時的宮殿,似乎在思考著什麽,花朵迎接新任的官員,綻放出新的光彩。 爲了告訴江山風月,我依然在這裡,至今我這個白使君還在。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送別王卿使君赴任囌州時所作,詩中流露出對往昔時光的懷唸和對人事變遷的感慨。通過“竹馬盡成人”和“桑田半爲海”的比喻,表達了時間的無情和世事的變化。後兩句則通過描繪鶯鳥和花朵的情景,寄托了對新使君的歡迎和對舊日遊歷的廻憶。最後一句“至今白使君猶在”,既是對自己存在的確認,也透露出對囌州風月的深情眷戀。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