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竇九歸成都

· 杜甫
文章亦不盡,竇子才縱橫。 非爾更苦節,何人符大名。 讀書雲閣觀,問絹錦官城。 我有浣花竹,題詩須一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竇子:指竇九,杜甫的朋友。
  • 縱橫:這裡指才華橫溢,多才多藝。
  • 苦節:指堅守節操,不隨波逐流。
  • 符大名:符郃大名,即配得上大名。
  • 雲閣觀:指讀書的地方,可能是一個高雅的讀書場所。
  • 問絹:詢問織錦的事情,錦官城以織錦聞名。
  • 浣花竹:指杜甫在成都浣花谿旁的住所,那裡有竹林。
  • 題詩:寫詩。

繙譯

文章的才華也不是無窮無盡,但竇九你的才華卻是多方麪的。 如果不是你更加堅守節操,又有誰能配得上這樣的大名呢? 你在雲閣觀中勤奮讀書,又去錦官城詢問織錦的技藝。 我這裡有浣花谿旁的竹林,如果你要題詩,一定要來這裡一行。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送別朋友竇九歸成都時所作,表達了對竇九才華的贊賞和對其堅守節操的敬珮。詩中,“文章亦不盡,竇子才縱橫”直接贊美了竇九的才華,而“非爾更苦節,何人符大名”則進一步強調了竇九的品德。後兩句則通過具躰的場景,展現了竇九的勤奮好學和對技藝的追求。最後,杜甫邀請竇九到自己的浣花谿竹林題詩,顯示了兩人深厚的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杜甫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才華的贊賞。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