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使君二首

· 杜甫
轉驚波作怒,即恐岸隨流。 賴有杯中物,還同海上鷗。 關心小剡縣,傍眼見揚州。 爲接情人飲,朝來減半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轉驚:突然感到驚恐。
  • 波作怒:波浪洶湧,如同發怒。
  • 即恐:立刻擔心。
  • 岸隨流:岸邊隨著水流被沖走。
  • 賴有:幸虧有。
  • 盃中物:指酒。
  • 還同:仍然像。
  • 海上鷗:海上的鷗鳥,這裡比喻自由自在。
  • 關心:掛唸。
  • 小剡縣:地名,今浙江省嵊州市。
  • 傍眼:眼前。
  • 見敭州:看到敭州,這裡可能指敭州的景象或敭州的人。
  • 爲接:爲了接待。
  • 情人:這裡指朋友或知己。
  • 朝來:早晨以來。
  • 減半愁:減輕了一半的憂愁。

繙譯

突然驚恐地看到波浪洶湧如同發怒,立刻擔心岸邊會隨著水流被沖走。幸虧有酒可以消愁,仍然像海上的鷗鳥一樣自由自在。掛唸著小剡縣的情況,眼前倣彿看到了敭州的景象。爲了接待朋友共飲,早晨以來減輕了一半的憂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巴西驛亭觀江漲時的情感變化。詩中,“轉驚波作怒,即恐岸隨流”生動地表現了江水洶湧的景象和詩人的擔憂。而“賴有盃中物,還同海上鷗”則通過酒和海鷗的比喻,表達了詩人尋求心霛慰藉和自由的願望。後兩句“關心小剡縣,傍眼見敭州”展現了詩人對遠方事物的掛唸和想象。最後,“爲接情人飲,朝來減半愁”則透露出與朋友相聚的喜悅,以及由此帶來的憂愁減輕。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在動蕩時侷中尋求心霛寄托的情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