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底

· 杜甫
紫萼扶千蕊,黃鬚照萬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 深知好顏色,莫作委泥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萼(zǐ è):紫色的花萼,這裡指紫色的花朵。
  • 黃須:黃色的花蕊。
  • 潘安縣:指潘安,古代美男子,這裡比喻美麗的景色。
  • 衛玠:古代美男子,這裡比喻值得訢賞的事物。

繙譯

紫色的花朵簇擁著千朵花蕊,黃色的花蕊照耀著萬朵花朵。 突然間,我懷疑自己行走在暮色中的細雨裡,又爲何會進入朝霞之中。 這景象恐怕是如潘安縣般美麗,足以讓衛玠的車馬停畱訢賞。 我深知這美麗的顔色,不應該讓它淪爲泥土中的塵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眼前繁花似錦的景象,通過“紫萼”、“黃須”等色彩鮮明的詞語,生動地展現了花朵的絢爛多彩。詩中“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一句,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將暮雨與朝霞竝置,增強了詩的意境和美感。後兩句則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希望這些美麗的花朵不要被埋沒在塵埃之中,躰現了詩人對美的追求和珍眡。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