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嗔 (chēn):生氣,責怪。
- 錄事:古代官職,負責文書工作。
- 貲 (zī):錢財,這裏指修繕草堂的費用。
- 屬 (zhǔ):適逢,正值。
- 愁春雨:擔心春雨會損壞草堂。
- 欲漏時:指草堂快要漏雨的時候。
翻譯
責怪王錄事,沒有寄來修繕草堂的錢。 正值我爲春雨而憂愁,你怎能忘記草堂快要漏雨的時候呢?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王錄事未能及時提供修繕草堂費用的輕責。詩中,杜甫以直接而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憂慮。首句「爲嗔王錄事」直抒胸臆,表明了詩人的情緒。後兩句則通過「愁春雨」和「欲漏時」兩個情景,巧妙地描繪了草堂的破舊和詩人對修繕的迫切需要,同時也暗示了王錄事的責任。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展現了杜甫直率的性格和對生活的真實感受。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
- 《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 》 —— [ 唐 ] 杜甫
- 《 屏跡三首 》 —— [ 唐 ] 杜甫
- 《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州山行三首 》 —— [ 唐 ] 杜甫
- 《 絕句漫興九首(其二) 》 —— [ 唐 ] 杜甫
- 《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 》 —— [ 唐 ] 杜甫
- 《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 》 —— [ 唐 ] 杜甫
- 《 奉贈李八丈判官 》 —— [ 唐 ] 杜甫
- 《 行次鹽亭縣卿題四韻奉簡嚴遂州蓬州兩使君諮議諸昆季 》 —— [ 唐 ]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