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愁十二首

· 杜甫
貞觀銅牙弩,開元錦獸張。 花門小前好,此物棄沙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貞觀: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627年-649年),此處指代唐太宗時期。
  • 銅牙弩:古代一種帶有銅製牙飾的強力弩。
  • 開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713年-741年),此處指代唐玄宗時期。
  • 錦獸張:指用錦緞裝飾的獸形弩機。
  • 花門:指宮門,此處可能指宮廷或朝廷。
  • 小前好:可能指在宮門前的小規模表演或展示。
  • 此物:指上述的銅牙弩和錦獸張。
  • 棄沙場:被遺棄在戰場。

翻譯

在貞觀年間,我們有着銅牙裝飾的強力弩, 開元時期,則有錦緞裝飾的獸形弩機。 這些在宮門前小規模展示時曾是那麼美好, 如今卻都被遺棄在了沙場上。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唐太宗和唐玄宗時期的軍事裝備,表達了詩人對往昔輝煌的懷念與對現實衰落的感慨。詩中「貞觀銅牙弩,開元錦獸張」展現了兩個盛世時期的軍事裝備的精美與強大,而「花門小前好,此物棄沙場」則突顯了這些裝備如今被遺棄在戰場的悲涼。杜甫以簡潔的語言,深刻地反映了他對國家興衰的深切關注和憂慮。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