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絶句
【其一 · 楸花】
楸樹馨香倚釣磯,斬新花蘂未應飛。
不如醉裏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
【其二 · 鸕鷀】
門外鸕鷀去不來,沙頭忽見眼相猜。
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回。
【其三 · 春笋】
無數春笋滿林生,柴門密掩斷人行。
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
拼音
注釋
吹盡:一作「春風」。
可忍:一作「何忍」。
去不來:一作「久不來」。
番(fàn):《康熙字典》:「《集韻》『孚萬切』《韻會》『甫患切』,竝音『販』(願韻)。與音『翻』。亦數也,遞也。杜甫詩:『會須上番看成竹。』獨孤及詩:『舊日霜毛一番新,別時芳草兩回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楸(qiū):落葉喬木,木材可供建築及制造器物之用。
- 蘂(ruǐ):同“蕊”,花心。
- 鸕鶿(lú cí):水鳥,羽毛黑色,有綠、藍、紫色光澤,嘴扁而長,暗黑色,上嘴的尖耑有鉤。善捕魚,漁人常用來捕魚。
- 嗔(chēn):惱怒,生氣。
繙譯
【其一 · 楸花】 散發著馨香的楸樹緊靠著釣台,新開的花蕊本不應輕易飄落。 不如在醉酒中讓風吹落它,怎忍心清醒時看著它被雨打落稀疏。 【其二 · 鸕鶿】 門外的鸕鶿離去後不再廻來,在沙頭忽然出現讓人相互猜疑。 從今往後知道人的心意,一天應該來上一百廻。 【其三 · 春筍】 無數的春筍長滿了整個樹林,柴門緊緊掩著阻斷了行人的道路。 終究要輪番成長爲竹子,有客人到了嗔怪我也不出去迎接。
賞析
【其一 · 楸花】 這首詩以楸花爲主題,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詩中通過“馨香倚釣磯”描繪出楸花的美好與香氣,“斬新花蘂未應飛”則強調了花的鮮嫩和不應輕易凋零。後兩句“不如醉裡風吹盡,可忍醒時雨打稀”,以一種看似灑脫的態度,實則透露出對花被風雨摧殘的無奈和惋惜。 【其二 · 鸕鶿】 此詩圍繞鸕鶿展開,通過“去不來”和“忽見眼相猜”表現出人與鸕鶿之間的微妙關系。最後兩句“自今已後知人意,一日須來一百廻”,躰現了詩人對鸕鶿歸來的期待和一種人與動物和諧相処的願望。 【其三 · 春筍】 詩中描繪了春筍生長的茂盛和柴門緊閉的情景,“無數春筍滿林生”展現了春筍的生機勃勃,“柴門密掩斷人行”則表現出一種甯靜和避世的氛圍。最後兩句“會須上番看成竹,客至從嗔不出迎”,表達了詩人對春筍成長的關注,以及對世俗應酧的一種超脫態度。這三首絕句各具特色,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杜甫對自然和生活的觀察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