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 杜甫
南國旱無雨,今朝江出雲。 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 巢燕高飛盡,林花潤色分。 晚來聲不絕,應得夜深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國:指中國南方地區。
  • :長時間沒有雨水。
  • 今朝:今天早晨。
  • 江出雲:江麪上出現了雲彩,預示著降雨。
  • 入空:雨點進入空中。
  • 漠漠:形容雨點細密而模糊。
  • 灑迥:雨點灑落在遠処。
  • 紛紛:形容雨點密集。
  • 巢燕:築巢的燕子。
  • 潤色分:指雨水滋潤後,林中的花朵顔色更加分明。
  • 不絕:不斷。
  • 夜深聞:深夜裡還能聽到雨聲。

繙譯

在南方這片久旱無雨的土地上,今天早晨江麪上終於出現了雲彩。雨點細密而模糊地進入空中,灑落在遠処時已經變得密集紛紛。築巢的燕子高飛遠去,林中的花朵在雨水的滋潤下顔色更加分明。到了晚上,雨聲依舊不斷,預計深夜裡還能聽到這美妙的雨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南方久旱後終於迎來降雨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雨中的自然景象。詩中“入空才漠漠,灑迥已紛紛”巧妙地描繪了雨點的變化,從細密到密集,生動形象。後句通過燕子高飛和花朵潤色的描寫,進一步以動植物的反應來襯托雨的珍貴和美好。結尾的“晚來聲不絕,應得夜深聞”則傳達了詩人對這場及時雨的喜悅和期待,整首詩充滿了對自然恩賜的感激之情。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