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江村

· 杜甫
喬木村墟古,疏籬野蔓懸。 清琴將暇日,白首望霜天。 登俎黃甘重,支牀錦石圓。 遠遊雖寂寞,難見此山川。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秋:秋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九月。
  • 喬木:高大的樹木。
  • 村墟:村莊。
  • 疏籬:稀疏的籬笆。
  • 野蔓:野生的藤蔓。
  • 清琴:指彈奏清雅的琴曲。
  • 暇日:空閒的日子。
  • 白首:頭髮變白,指年老。
  • 霜天:有霜的天氣,指秋天的景象。
  • 登俎:指食物被盛放在祭器中,這裏指食物豐盛。
  • 黃甘:黃色的甜果,可能指柿子等秋季水果。
  • 支牀:支撐牀鋪,這裏可能指用錦石裝飾的牀。
  • 錦石:美麗的石頭,常用來裝飾。
  • 遠遊:遠行。
  • 寂寞:孤獨冷清。

翻譯

高大的樹木環繞着古老的村莊,稀疏的籬笆上懸掛着野生的藤蔓。 在空閒的日子裏,我彈奏着清雅的琴曲,白髮蒼蒼地眺望着秋天的霜天。 祭器中盛放着豐盛的黃色甜果,牀鋪由美麗的石頭支撐着。 雖然遠行會感到孤獨冷清,但難以見到這樣的山川美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杜甫在季秋時節的鄉村景象,通過「喬木」、「村墟」、「疏籬」、「野蔓」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寧靜而古老的田園風光。詩中「清琴將暇日,白首望霜天」表達了詩人對閒適生活的享受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後兩句「遠遊雖寂寞,難見此山川」則抒發了詩人對故鄉山川的深情眷戀,即使遠行也難以忘懷這片美麗的土地。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