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浩劫(hào jié):巨大的災難,這裏指玉臺觀的建造背景。
- 王造:指帝王所建。
- 平臺:指玉臺觀。
- 綵雲(cǎi yún):五彩的雲,傳說中仙人所乘。
- 蕭史: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與妻子弄玉乘龍鳳飛昇。
- 文字:指玉臺觀中的碑文或題字。
- 魯恭:可能是指魯國的某位賢人或文化人物,這裏代表文化傳承。
- 宮闕(gōng què):宮殿。
- 羣帝:指多位帝王。
- 乾坤(qián kūn):天地。
- 十洲:古代傳說中的仙境之地。
- 笙鶴:笙聲和鶴鳴,常用來形容仙境中的音樂和景象。
- 時過:時常經過。
翻譯
玉臺觀是由帝王建造,我來到這裏尋訪古蹟。 傳說中蕭史曾駐足於五彩雲端,而魯恭留下的文字依舊清晰。 宮殿宏偉,似乎與多位帝王相連,天地廣闊,彷彿直達仙境十洲。 人們傳說,常有笙聲和鶴鳴經過這座山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玉臺觀的宏偉與神祕,通過引用蕭史、魯恭等傳說人物,增添了詩意與歷史感。詩中「宮闕通羣帝,乾坤到十洲」展現了玉臺觀的高大與深遠,彷彿連接着天地與仙境,體現了詩人對古代文化的敬仰與追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古代文化遺產的珍視與懷念。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
杜甫的其他作品
- 《 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 》 —— [ 唐 ] 杜甫
- 《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 》 —— [ 唐 ] 杜甫
- 《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 —— [ 唐 ] 杜甫
- 《 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 》 —— [ 唐 ] 杜甫
- 《 東樓 》 —— [ 唐 ] 杜甫
- 《 早行 》 —— [ 唐 ] 杜甫
- 《 陪李七司馬皁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二首其一 》 —— [ 唐 ] 杜甫
- 《 雨四首 》 —— [ 唐 ]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