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贈友二首

· 杜甫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書。 自誇足膂力,能騎生馬駒。 一朝被馬踏,脣裂版齒無。 壯心不肯已,欲得東擒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年建巳月:指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四月。建巳月,即農曆四月。
  • :古代對年輕男子的稱呼。
  • 焦校書:人名,可能是杜甫的朋友,校書是官職名。
  • 自誇:自誇。
  • 足膂力:膂力,指體力、力量。足膂力,即力量充沛。
  • 生馬駒:未馴服的馬。
  • 唇裂版齒無:形容受傷嚴重,嘴唇破裂,牙齒脫落。
  • 壯心:雄心壯志。
  • 東擒胡:向東去捉拿胡人。胡,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各族的泛稱。

翻譯

在寶應元年的四月,有一位名叫焦校書的年輕人。 他自誇體力充沛,能夠駕馭未馴服的馬駒。 但有一天不幸被馬踩踏,導致嘴唇破裂,牙齒脫落。 儘管如此,他的雄心壯志並未消減,仍然渴望向東去捉拿胡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述焦校書的事蹟,展現了他的勇敢與堅韌。儘管遭遇了嚴重的傷害,但他並未放棄自己的壯志,反而更加堅定了向東征戰的決心。杜甫通過這一形象,表達了對勇敢和堅持的讚美,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邊疆戰事的關注和對勇士的敬仰。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