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溪放歌行

· 杜甫
天下甲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 劍南歲月不可度,邊頭公卿仍獨驕。 費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嗚呼古人已糞土,獨覺志士甘漁樵。 況我飄轉無定所,終日慼慼忍羈旅。 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與子長夜語。 東遊西還力實倦,從此將身更何許。 知子鬆根長茯苓,遲暮有意來同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馬:指戰馬。
  • 溝壑:山溝,這裏比喻戰亂中的流離失所。
  • 漂漂:漂泊不定。
  • 劍南:指四川一帶。
  • 邊頭:邊疆。
  • 公卿:高官顯貴。
  • 姑息:縱容,無原則的寬容。
  • 一役:一次勞役,這裏指一次應酬。
  • 肥肉大酒:豐盛的酒食。
  • 相要:相邀。
  • 糞土:比喻不值一提。
  • 漁樵:捕魚和砍柴,指隱居生活。
  • 慼慼:憂愁的樣子。
  • 羈旅:旅居他鄉。
  • 霜溪:結霜的溪流。
  • 素月:明亮的月亮。
  • 遲暮:晚年。
  • 茯苓:一種藥材,這裏比喻隱居生活的清貧。

翻譯

天下的戰馬還未全部消失,戰亂中的人們仍難免流離失所。 在四川的日子實在難熬,邊疆的高官們依舊傲慢。 費盡心思的應酬只是一種勞役,豐盛的酒食只是徒勞的邀請。 唉,古人的功名已如糞土,只有志士才甘願過隱居的漁樵生活。 何況我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整天憂愁地忍受着旅居他鄉的苦楚。 秋天夜裏,我宿在結霜的溪邊,明亮的月亮高高掛起,高興地與你長夜交談。 東遊西返,我的力氣實在疲憊,從此我將何去何從? 我知道你在松樹根下種了茯苓,晚年有意來與你一同煮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戰亂時期社會動盪和個人命運的感慨。詩中,杜甫通過對戰馬、溝壑、劍南歲月的描繪,反映出戰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他對邊疆高官的獨驕和肥肉大酒的應酬表示不滿,認爲這些只是表面的繁華,實際上是對人的一種勞役。杜甫嚮往的是志士的漁樵生活,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現實的不滿。最後,他希望能與知己共度晚年,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安寧生活的渴望。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