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城晚角
高臺高高畫角雄,五更初發寒城中。寒城北臨大河水,淇門賊烽隔岸是。
長風送過黎陽川,我軍氣雄賊心死。羈人此夜寐不成,萬里邊情枕上生。
乍似隴頭戍,寒泉幽咽流不住。又如巴江頭,啼猿帶雨斷續愁。
忽憶嫖姚北征伐,空山宿兵寒對月。一聲老將起,三奏行人發。
冀馬爲之嘶,朔雲爲之結。二十年來天下兵,到處不曾無此聲。
洛陽陌,長安路。角聲朝朝兼暮暮,平居聞之尚難度。
何況天山征戍兒,雲中下營雪裏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形似牛角,外塗彩繪,故稱「畫角」。
- 五更:古代夜晚分爲五個時段,稱爲「五更」,五更即天將亮時。
- 淇門賊烽:淇門,地名,在今河南省淇縣;賊烽,指敵人的烽火。
- 黎陽川:地名,在今河南省浚縣境內。
- 羈人:旅人,此處指詩人自己。
- 隴頭戍:隴頭,即隴山,在今陝西省和甘肅省交界處;戍,指邊防地的營壘、城堡。
- 巴江頭:巴江,即今四川省的嘉陵江;頭,指江河的源頭或上游。
- 嫖姚:漢代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此處泛指勇猛的將領。
- 冀馬:冀州的馬,冀州在今河北省一帶。
- 朔雲:北方的雲。
- 天山:山脈名,橫貫新疆中部,是古代邊塞的重要地區。
翻譯
高高的臺上,畫角聲雄壯,五更天初亮時,在寒冷的城中響起。寒城北面緊鄰着大河,淇門的敵人烽火就在對岸。 長風吹過黎陽川,我軍氣勢雄壯,敵人心生絕望。作爲旅人,我今夜難以入眠,萬里之外的邊情在枕上浮現。 彷彿身處隴山的邊防城堡,寒泉幽幽流淌,聲音哽咽不止;又像是站在巴江的源頭,猿猴帶着雨水啼叫,斷斷續續地帶來憂愁。 忽然想起勇猛的將領北征,空山中宿營的士兵在寒冷中對着月亮。一聲老將的呼喚,三次奏響的行軍號令。 冀州的馬因此嘶鳴,北方的雲因此凝結。二十年來天下戰亂不斷,到處都能聽到這樣的角聲。 洛陽的大街,長安的路,角聲從早到晚,連綿不絕。平時聽到尚且難以承受, 更何況是天山下營地的征戍士兵,在雪中吹響的角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寒冷與戰亂,通過角聲這一軍中特有的聲音,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士兵的艱辛。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寒城」、「大河水」、「淇門賊烽」等,勾勒出一幅邊塞戰地的生動畫卷。同時,通過「長風送過黎陽川」、「我軍氣雄賊心死」等句,表達了詩人對英勇將士的讚頌和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邊塞詩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