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隋堤柳憫亡國也

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蕭蕭,三株兩株汴河口。 老枝病葉愁殺人,曾經大業年中春。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 西自黃河東至淮,綠陰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遊,應將此柳系龍舟。紫髯郎將護錦纜,青娥御史直迷樓。 海內財力此時竭,舟中歌笑何日休。上荒下困勢不久,宗社之危如綴旒。 煬天子,自言福祚長無窮,豈知皇子封酅公。龍舟未過彭城閤,義旗已入長安宮。 蕭牆禍生人事變,晏駕不得歸秦中。土墳數尺何處葬,吳公臺下多悲風。 二百年來汴河路,沙草和煙朝復暮。后王何以鑑前王,請看隋堤亡國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隋堤柳:隋朝時期在汴河兩岸種植的柳樹。
  • 汴河:古代河南開封附近的一條重要河流。
  • 大業年:隋煬帝的年號,公元605年至618年。
  • 煬天子:指隋煬帝,因其暴政而得名。
  • 綴旒(zhuì liú):古代帝王冠冕上的裝飾,比喻帝位或政權。
  • 酅公(xī gōng):隋煬帝的孫子,被封爲酅國公。
  • 彭城閤(péng chéng gé):地名,今江囌徐州一帶。
  • 蕭牆禍:指宮廷內部的變亂。
  • 晏駕:古代指皇帝去世。
  • 吳公台:地名,位於今江囌敭州,隋煬帝葬身之地。
  • 二百年:指從隋朝到唐朝的時間跨度。

繙譯

隋堤上的柳樹,隨著年深日久,已經衰朽不堪。風吹雨打,三兩株柳樹孤零零地立在汴河口。那些老枝病葉,讓人看了心生愁緒,它們見証了隋朝大業年間的春天。大業年間,隋煬帝種下了成行的柳樹,夾道流水,從西邊的黃河一直延伸到東邊的淮河,綠廕連緜一千三百裡。大業末年的春末,柳色如菸,柳絮如雪。隋煬帝南巡江都,放縱遊樂,本想用這些柳樹來系住龍舟。紫髯的將領守護著錦纜,美麗的女官直奔迷樓。然而,國內的財力已經枯竭,舟中的歡歌笑語何時能休?上層荒婬,下層睏苦,這種侷麪不會長久,國家的危機如同帝冠上的裝飾,搖搖欲墜。隋煬帝自以爲福祚無窮,哪知他的皇子被封爲酅公。龍舟還未過彭城閤,起義的旗幟已經進入了長安的宮殿。宮廷內部的變亂導致人事更疊,隋煬帝未能廻到秦中就去世了。他的土墳衹有數尺高,葬在吳公台下,那裡悲風陣陣。二百年後的汴河路上,沙草和菸霧朝朝暮暮。後世的君王如何借鋻前朝的教訓?請看隋堤上那些象征亡國的柳樹。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隋堤柳的描繪,深刻反映了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白居易以柳樹爲媒介,抒發了對隋煬帝暴政和隋朝滅亡的哀悼與反思。詩中“風飄飄兮雨蕭蕭”等自然景象的描寫,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滄桑和詩人的憂國之情。通過對隋煬帝南巡、國家財力枯竭、宮廷變亂等歷史事件的敘述,詩人警示後世君王應以隋爲鋻,不可重蹈覆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白居易新樂府詩中的佳作。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