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巴臺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閒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臺。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裴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黍香:指新熟的黍米,常用來釀酒。
  • 竹枝曲:一種古代民歌,流行於巴蜀地區。
  • 茱萸杯:用茱萸裝飾的酒杯,茱萸在重陽節有辟邪的寓意。
  • 湓城: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wēi):角落,彎曲處。
  • 巴子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巴蜀地區的某個臺地。
  • 旅鬢:旅途中的鬢髮,指因旅途勞頓而變白的頭髮。
  • 鄉書:家書,家鄉來的信件。
  • 臨觴:面對酒杯。
  • 搔首:抓頭,形容煩惱或思索的樣子。
  • 裴回:徘徊,來回走動。

翻譯

新釀的黍米酒香氣撲鼻,菊花還未盛開,溫暖如春。 閒暇時聆聽巴蜀的竹枝曲,輕輕品嚐着茱萸裝飾的酒杯中的美酒。 去年的重陽節,我漂泊在湓城的角落。 今年的重陽節,我孤獨地站在巴子臺上。 旅途中的鬢髮已經斑白,家鄉的信件久久未至。 面對酒杯,我不禁抓頭思索,座中的客人也徘徊不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重陽節時的孤獨與思鄉之情。通過對黍香酒、菊暖花未開等自然景象的細膩描寫,以及對去年與今年重陽節境遇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和對漂泊生活的無奈。詩中的「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更是深刻反映了詩人內心的苦悶與孤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白居易詩歌的獨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