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十詠玉女峯

· 徐熥
可憐人世似蜉蝣,誰識真還借假脩。 不學換心求換骨,青山依舊葬骷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蜉蝣(fú yóu):一種崑蟲,生命周期極短,常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 (xiū):脩行的意思。
  • 換骨:道教術語,指通過脩鍊達到脫胎換骨,長生不老的境界。
  • 骷髏(kū lóu):死人的骨頭,這裡指人的最終歸宿。

繙譯

可憐人世如蜉蝣般短暫,誰能認識到真正的脩行是借假脩真。 不去學習換心而追求換骨,青山依舊,最終衹能葬身於骷髏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人世短暫和脩行真諦的深刻反思,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脩行的獨到見解。詩中“蜉蝣”一詞形象地描繪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而“真還借假脩”則揭示了脩行的本質在於內心的轉變而非外在的形式。後兩句則進一步強調了真正脩行的重要性,否則無論外在如何變化,最終的歸宿仍是無法逃避的死亡。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發人深省。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