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友堂慈竹歌爲張稚通賦

· 徐熥
主人家在苕溪曲,不種奇花種脩竹。 客來看竹問何名,主人竹下吞聲哭。 自言此竹生質奇,不產終南非嶰谷。 物性能同慈母心,龍孫愛護知寒燠。 誰移此竹種庭階,老母當年手自栽。 已看翠色凌萱草,自有清陰覆綠苔。 老母辭堂今幾載,此竹青青猶未改。 黃土年來上板輿,紅塵久已生萊綵。 可憐母逝竹空存,見竹還思慈母恩。 主人一語一嗚咽,座客聞之皆斷魂。 從今品竹修新譜,不獨湘江有淚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苕溪(tiáo xī):地名,在今浙江省境內。
  • 脩竹(xiū zhú):修長的竹子。
  • 嶰谷(xiè gǔ):神話中的山谷,傳說中產竹之地。
  • 龍孫:竹筍的別稱。
  • 萱草:一種植物,古時常用來象徵母親。
  • 板輿:古代的一種車輛,這裏指母親的喪事。
  • 萊綵(lái cǎi):古代的一種喪服。

翻譯

主人家住在苕溪的彎曲處,不種奇花只種長竹。有客人來看竹子,問這竹子叫什麼名字,主人在竹下哭泣。自己說這竹子生來奇特,不產於終南山的嶰谷。這竹子的特性如同慈母的心,愛護竹筍知道冷暖。是誰把這竹子種在庭院的臺階上,是老母親當年親手栽種的。已經看到竹子的翠色超越了萱草,自然有清新的陰影覆蓋着綠苔。老母親離開這堂屋已經幾年了,這竹子依然青翠未變。黃土年來覆蓋了車輛,紅塵久已生出了喪服。可憐母親去世了,竹子還存在,看到竹子還思念慈母的恩情。主人一說一哭,座上的客人聽了都心碎。從今以後,品評竹子要修新的譜系,不只是湘江有淚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竹子這一象徵物,深情地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和哀思。詩中,竹子不僅是母親親手栽種的,而且其特性與慈母的心相呼應,成爲連接過去與現在、生與死的紐帶。詩人的情感真摯而深沉,通過竹子的青翠不變,反襯出母親的離去和時光的流逝,表達了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和無盡的哀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母詩。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