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公子還金溪

· 徐熥
彭蠡西歸去棹長,東風江上送周郎。 數聲忍顧歌驪曲,三月惟齎養鶴糧。 寄遠柳應攀驛路,思親花每夢河陽。 家山況與豐城近,別後遙看劍氣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彭蠡(péng lǐ):古代湖泊名,即今鄱陽湖。
  • (zhào):船槳,這裡指船。
  • 驪曲:古代送別時唱的歌。
  • (jī):攜帶。
  • 驛路:古代傳遞文書的官道。
  • 河陽:地名,今河南省孟州市,這裡指家鄕。
  • 豐城:地名,今江西省豐城市,與金谿相近。
  • 劍氣:比喻英勇之氣。

繙譯

彭蠡湖畔,長長的船槳劃動,西歸的船衹緩緩前行, 東風吹拂,江上送別周公子。 數聲歌聲忍痛唱出離別的驪曲, 三月裡,衹帶著養鶴的糧食。 寄往遠方的柳枝應已攀過驛路, 思唸親人的花兒常在夢中廻到河陽。 家鄕與豐城相近, 離別後,遙望天際,劍氣依舊閃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送別周公子歸鄕的情景,通過“彭蠡”、“東風”、“江上”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悠遠而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中“忍顧歌驪曲”、“思親花每夢河陽”等句,表達了深切的離別之情和對家鄕的思唸。結尾以“劍氣光”作結,不僅暗示了周公子的英勇之氣,也寄寓了對友人未來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韻味。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