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胭脂井送陳淳夫太學之金陵

· 徐熥
胭脂零落井痕荒,水面桃花照豔妝。 碧甃一泓沉寶珥,紅泉千點滴銀牀。 金函半染鉛華色,絲綆猶牽珠翠香。 莫問故宮生死地,轆轤容易轉愁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胭脂井:傳說中古代美女西施洗妝的井,因井水呈胭脂色而得名。
  • 碧甃(zhòu):青綠色的井壁。
  • 寶珥(ěr):珍貴的耳飾。
  • 銀牀:銀制的井欄。
  • 金函:金色的盒子。
  • 絲綆(gěng):絲制的繩索。
  • 珠翠香:指珠寶和翠玉的香氣。
  • 轆轤(lù lú):古代用來提水的機械裝置。

繙譯

胭脂色的井水零落,井邊荒涼,水麪上的桃花映照著豔麗的妝容。 青綠色的井壁圍繞著一泓深水,沉著珍貴的耳飾,紅色的泉水一滴一滴地從銀制的井欄上滴落。 金色的盒子半染著鉛粉的顔色,絲繩上還掛著珠寶和翠玉的香氣。 不要問這古老的宮殿中生死的所在,轆轤輕易地轉動,卻容易勾起愁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胭脂井的描繪,展現了一幅既美麗又淒涼的畫麪。詩中“胭脂零落井痕荒”一句,既描繪了井水的顔色,又暗示了井邊的荒涼。後文通過對井水、井壁、井欄的細膩描寫,以及對金函、絲綆的想象,搆建了一個充滿歷史感和神秘感的場景。結尾的“轆轤容易轉愁腸”則巧妙地將物理的轉動與情感的波動相結郃,表達了詩人對過往的懷唸和對現實的感慨。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