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鄭惠州墓

· 徐熥
三尺孤墳倚翠微,行人到此淚沾衣。 羅浮四百魂何在,華表千年鶴未歸。 塵世功名悲薤露,空山松柏冷斜暉。 每逢寒食倍惆悵,風落殘花滿路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尺孤墳:指墳墓不大,只有三尺高,形容墓地簡陋。
  • 翠微:指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 羅浮四百:羅浮山,傳說中有四百座山峯,這裏指山中的仙境。
  • 華表:古代立於宮殿、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用以標示地位或紀念。
  • 薤露:薤(xiè)是一種植物,薤露指薤葉上的露水,比喻短暫易逝。
  • 斜暉:斜陽,傍晚的陽光。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冷食的習俗。

翻譯

一座三尺高的孤墳依傍着青翠的山色,行人至此,不禁淚溼衣襟。 羅浮山上那四百座仙境般的山峯,靈魂何在?那華表前的石柱,千年鶴影卻未歸。 塵世間的功名如同薤葉上的露水,轉瞬即逝,空山中的松柏在斜陽下顯得格外冷清。 每當寒食節來臨,心中倍感惆悵,風吹落殘花,滿路飄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鄭惠州墓的描繪,表達了對逝去功名的哀思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三尺孤墳」與「羅浮四百」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人生的渺小與虛幻。後句以「薤露」比喻功名的短暫,以「空山松柏」和「斜暉」營造出一種淒涼冷落的氛圍。結尾的「寒食」與「殘花」更是加深了這種哀愁和無常的感受。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悼亡詩。

徐熥

明福建閩縣人,字惟和。徐?兄。萬曆四十六年舉人。負才淹蹇,肆力詩歌。與弟徐?並有才名,然?以博學稱,熥則以詞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