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昭陵過咸陽墅

季子乏二頃,揚雄才一廛。 伊予此南畝,數已踰前賢。 頃歲辱明命,銘勳鏤貞堅。 遂茲操書致,內顧增缺然。 乃葺場圃事,迨今三四年。 適因昭陵拜,得抵咸陽田。 田夫競致辭,鄉耋爭來前。 村盤既羅列,雞黍皆珍鮮。 古稱祿代耕,人以食爲天。 自慚廩給厚,諒使井稅先。 塗塗溝塍霧,漠漠桑柘煙。 荒蹊沒古木,精舍臨秋泉。 池籠豈所安,樵牧乃所便。 終當解纓絡,田裏諧因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子:指春秋時期的季孫氏,這裏泛指貴族子弟。
  • 二頃:古代土地面積單位,一頃等於一百畝。
  • 揚雄:西漢時期的文學家、哲學家。
  • 一廛:古代城市中的住宅區單位,這裏指揚雄的住所。
  • 伊予:我。
  • 南畝:田地。
  • 頃歲:去年。
  • 明命:皇帝的命令。
  • 銘勳:刻記功勳。
  • 貞堅:堅定不移。
  • 葺場圃:修整菜園和打穀場。
  • 迨今:至今。
  •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 咸陽田:咸陽地區的田地。
  • 田夫:農夫。
  • 鄉耋:鄉里的老人。
  • 村盤:鄉村的宴席。
  • 雞黍:雞肉和黍米,泛指農家飯菜。
  • 祿代耕:用官祿代替耕作。
  • 食爲天:食物是生存的根本。
  • 廩給:官府的俸祿。
  • 井稅:古代的田稅。
  • 塗塗:泥濘的樣子。
  • 溝塍:田間的水溝和田埂。
  • 漠漠:瀰漫的樣子。
  • 桑柘:桑樹和柘樹,這裏泛指樹木。
  • 荒蹊:荒廢的小路。
  • 精舍:寺廟。
  • 秋泉:秋天的泉水。
  • 池籠:指官場生活。
  • 樵牧:砍柴和放牧,這裏指田園生活。
  • 纓絡:官帽上的裝飾,這裏指官職。
  • 田裏諧因緣:在田野中和諧地生活。

翻譯

我缺乏像季孫氏那樣的二百畝土地,也沒有揚雄那樣的一處住宅。但我在這南方的田地上,擁有的土地數量已經超過了前賢。去年我受到了皇帝的明令,刻記了我的功勳,堅定不移。於是我開始操持書寫,內心感到有所欠缺。於是我開始修整菜園和打穀場,至今已有三四年。恰好因爲去昭陵拜祭,得以到達咸陽的田地。農夫們爭相致辭,鄉里的老人們也紛紛前來。鄉村的宴席已經擺好,雞肉和黍米都是珍鮮美味的。古人說用官祿代替耕作,人們以食物爲生存的根本。我自愧官府的俸祿豐厚,想必田稅也會優先考慮。田間的水溝和田埂泥濘,桑樹和柘樹的煙霧瀰漫。荒廢的小路埋沒了古老的樹木,寺廟臨近秋天的泉水。官場生活並不安逸,砍柴和放牧纔是我所便。最終我將解下官帽上的裝飾,在田野中和諧地生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詩中,詩人通過對比自己的土地與前賢的財產,表達了自己對簡樸生活的滿足。同時,通過對田園景象的描繪,如「塗塗溝塍霧,漠漠桑柘煙」,展現了田園的寧靜與和諧。最後,詩人明確表示希望放棄官職,迴歸田園,體現了對自然和簡單生活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質樸,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