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諭德致政東歸

天子坐法宮,詔書下江東。 懿此嘉遁士,蒲車赴丘中。 褐衣入承明,樸略多古風。 直道侍太子,昌言沃宸聰。 嵓居四十年,心與鷗鳥同。 一朝受恩澤,自說如池龍。 乞骸歸故山,累疏明深衷。 大君不奪志,命錫忽以崇。 旭旦出國門,輕裝若秋蓬。 家依白雲嶠,手植丹桂叢。 竹齋引寒泉,霞月相玲瓏。 曠然解赤綬,去逐冥冥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法宮:指皇帝處理政務的宮殿。
  • :美好。
  • 嘉遁士:指隱居的賢士。
  • 蒲車:用蒲草包裹車輪的車,以減少震動,古代常用於徵召賢士。
  • 褐衣:粗布衣服,指平民服裝。
  • 承明:古代宮殿名,這裏指朝廷。
  • 樸略:樸實無華。
  • 昌言:正直的言論。
  • 沃宸聰:使皇帝的聽聞更加明晰。
  • 嵓居:山居。
  • 鷗鳥:比喻隱士的自由生活。
  • 恩澤:皇帝的恩典。
  • 池龍:比喻得到重用的人才。
  • 乞骸:請求退休歸鄉。
  • 累疏:多次上書。
  • 大君:指皇帝。
  • 命錫:皇帝的賞賜。
  • 旭旦:早晨。
  • 秋蓬:秋天的蓬草,比喻輕便的行裝。
  • 白雲嶠:白雲繚繞的山峯。
  • 丹桂:紅色的桂樹,象徵高潔。
  • 竹齋:竹子搭建的書房。
  • 寒泉:清涼的泉水。
  • 霞月:美麗的月光。
  • 玲瓏:明亮透徹。
  • 赤綬:紅色的絲帶,古代官員的標誌。
  • 冥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遠大的志向。

翻譯

天子坐在處理政務的宮殿中,詔書傳達到了江東。美好地讚揚這位隱居的賢士,用蒲車前往山中迎接。穿着粗布衣服進入朝廷,樸實無華,充滿古風。他正直地侍奉太子,用正直的言論使皇帝的聽聞更加明晰。在山中居住了四十年,心境與自由的鷗鳥相同。一旦受到皇帝的恩典,他自比爲得到重用的池龍。請求退休歸鄉,多次上書表達內心的真誠。皇帝不強迫他改變志向,反而賜予他崇高的賞賜。早晨離開國門,輕裝如同秋天的蓬草。家在白雲繚繞的山峯旁,親手種植紅色的桂樹叢。竹子搭建的書房引來清涼的泉水,美麗的月光透過竹林,明亮透徹。他解下官員的紅色絲帶,去追逐那高飛的鴻雁,追求遠大的志向。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隱士被皇帝徵召後,又請求退休歸隱的過程。詩中通過對比隱士在山中的自由生活和在朝廷中的正直侍奉,展現了隱士的高潔品格和對自由的嚮往。皇帝的恩典和賞賜,以及隱士最終的歸隱,都體現了隱士對個人志向的堅持和對自然生活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讚美和對自由精神的追求。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