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李大夫題鄭評事江樓
達士無外累,隱几依南郭。
茅棟上江開,布帆當砌落。
支頤散華髮,欹枕曝靈藥。
入鳥不亂行,觀魚還自樂。
何時金馬詔,早歲建安作。
往事盡筌蹄,虛懷寄杯杓。
邦君駐千騎,清論時間酌。
憑檻出煙埃,振衣向寥廓。
心源齊彼是,人境勝巖壑。
何必棲冥冥,然爲避矰繳。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達士:通達事理的人。
- 隱几:倚着几案。
- 南郭:指南方的城郭。
- 茅棟:茅草覆蓋的房屋。
- 支頤:以手托腮。
- 欹枕:斜靠在枕頭上。
- 曝靈藥:曬制靈藥。
- 入鳥不亂行:形容環境幽靜,鳥兒自由自在。
- 觀魚還自樂:觀賞魚兒,自得其樂。
- 金馬詔:指皇帝的詔書。
- 建安作:建安時期的文學作品。
- 筌蹄:比喻達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
- 虛懷:胸懷寬廣,不自滿。
- 杯杓:酒杯和勺子,代指飲酒。
- 邦君:指地方的君主或官員。
- 千騎:形容官員的隨從衆多。
- 清論:高雅的言論。
- 憑檻:靠着欄杆。
- 振衣:整理衣服。
- 寥廓:空曠高遠。
- 心源:內心的本源。
- 人境:人間環境。
- 巖壑:山岩和溝壑。
- 棲冥冥:隱居在幽暗之處。
- 避矰繳:避開紛擾。
翻譯
通達事理的人沒有外在的牽累,倚着几案,心向南方的城郭。茅草覆蓋的房屋對着江面敞開,布制的帆船停靠在臺階下。以手托腮,散落着華髮,斜靠在枕頭上曬制靈藥。鳥兒自由自在,不亂飛,觀賞魚兒,自得其樂。何時能接到皇帝的詔書,早早地寫出建安時期那樣的文學作品。過去的往事不過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胸懷寬廣,不自滿,寄託於杯中的酒。地方的君主或官員駐紮着衆多的隨從,不時地進行高雅的言論。靠着欄杆,遠離塵埃,整理衣服,面向空曠高遠。內心的本源與外界一致,人間環境勝過山岩和溝壑。何必隱居在幽暗之處,只是爲了避開紛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達士隱居生活的寧靜與自足,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超脫。詩中「茅棟上江開,布帆當砌落」等句,以樸素的語言勾勒出一幅靜謐的田園風光,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諧的追求。末句「何必棲冥冥,然爲避矰繳」則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即真正的隱逸並非逃避,而是心靈的自由與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