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見僧講金剛經至無我無人居士問雲既無我無人是誰講誰聽座主無語乃與頌曰

· 龐蘊
無我復無人,作麼有疏親。 勸師休歷坐,不是直求真。 金剛般若性,外絕一纖塵。 我聞並信受,總是假名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作麼:爲什麼。
  • 歷坐:指持續地坐着修行。
  • 般若:(bō rě) 智慧的意思,特指超越世俗認識,達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 纖塵:微小的塵埃。
  • 假名:指事物的名稱,這裏指一切都是暫時的、虛幻的。

翻譯

沒有我也沒有他人,爲什麼還要區分親疏? 勸告師傅不要只是坐着修行,這不是真正的追求真理。 金剛般的智慧本性,外面沒有一絲塵埃。 我聽聞並接受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名稱而已。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居士龐蘊對僧人講解《金剛經》的迴應。詩中,龐蘊強調了「無我無人」的佛教理念,質疑了形式上的修行,如「歷坐」,並指出真正的智慧是超越物質世界的。他認爲,真正的理解和接受是超越語言和名稱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和虛幻的。這首詩體現了龐蘊對佛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直接體驗真理的追求。

龐蘊

唐衡州衡陽人,字道玄。嗜佛法,曾謁僧人石頭。因厭貪俗,沉家財於洞庭,鬻竹器以爲生。後居襄陽,世稱龐居士。工詩。有《詩偈》。 ► 207篇诗文

龐蘊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