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作麼:爲什麼。
- 歷坐:指持續地坐着修行。
- 般若:(bō rě) 智慧的意思,特指超越世俗認識,達到把握真理的能力。
- 纖塵:微小的塵埃。
- 假名:指事物的名稱,這裏指一切都是暫時的、虛幻的。
翻譯
沒有我也沒有他人,爲什麼還要區分親疏? 勸告師傅不要只是坐着修行,這不是真正的追求真理。 金剛般的智慧本性,外面沒有一絲塵埃。 我聽聞並接受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名稱而已。
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居士龐蘊對僧人講解《金剛經》的迴應。詩中,龐蘊強調了「無我無人」的佛教理念,質疑了形式上的修行,如「歷坐」,並指出真正的智慧是超越物質世界的。他認爲,真正的理解和接受是超越語言和名稱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和虛幻的。這首詩體現了龐蘊對佛教教義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同時也表達了他對直接體驗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