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於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別墅即事書情奉獻兼呈李裴相公

一德承昌運,三公翊至尊。 雲龍諧理代,魚水見深恩。 別墅池塘曉,晴郊草木蕃。 溝塍連杜曲,茅土盛於門。 卜築因登覽,經邦每討論。 退朝鳴玉會,入室斷金言。 材俊依東閣,壺觴接後園。 徑深雲自起,風靜葉初翻。 宰物歸心匠,虛中即化源。 巴人寧敢和,空此愧遊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德:指至高的德行。
  • 承昌運:承受繁榮昌盛的時運。
  • 三公:古代輔助國君掌握軍政大權的最高官員。
  • 翊至尊:輔佐至高無上的君主。
  • 雲龍:比喻君臣遇合。
  • 理代:治理時代。
  • 魚水:比喻君臣關係和諧如魚得水。
  • 深恩:深厚的恩情。
  • 別墅:別處的宅院。
  • 溝塍:田間的水溝和田埂。
  • 杜曲:地名,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唐代多有貴族在此建別墅。
  • 茅土:指封地。
  • 卜築:擇地建屋。
  • 登覽:登高遠望。
  • 經邦:治理國家。
  • 退朝:下朝。
  • 鳴玉:古代官員上朝時佩帶的玉飾,行走時發出聲響。
  • 斷金:比喻友情深厚,如金石之堅。
  • 材俊:才能出衆的人。
  • 東閣:指宰相招賢之地。
  • 壺觴:酒器,代指飲酒。
  • 徑深:小路深遠。
  • 風靜:風停止。
  • 葉初翻:樹葉初開始翻動。
  • 宰物:主宰萬物。
  • 歸心匠:歸於匠心獨運。
  • 虛中:內心空靈。
  • 化源:教化的本源。
  • 巴人:指普通人。
  • 寧敢和:豈敢與之和詩。
  • 愧遊藩:羞愧於遊歷邊疆。

翻譯

至高的德行承受着繁榮昌盛的時運,三公輔佐着至高無上的君主。君臣如雲龍般和諧治理時代,如魚得水般深見恩情。別處的池塘在清晨顯得格外寧靜,晴朗的郊外草木茂盛。田間的水溝和田埂連接着杜曲,封地之盛超過了門戶。擇地建屋,登高遠望,常常討論國家大事。下朝時,玉佩發出聲響,入室後,友情如金石之堅。才能出衆的人依附於東閣,飲酒接後園。小路深遠,雲自起,風停止,樹葉初開始翻動。主宰萬物歸於匠心獨運,內心空靈即是教化的本源。普通人豈敢與之和詩,只能羞愧於遊歷邊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君臣和諧、國家昌盛的景象,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如別墅池塘、晴郊草木,展現了寧靜祥和的生活氛圍。詩中「雲龍諧理代,魚水見深恩」巧妙比喻了君臣之間的深厚關係。後文通過「卜築因登覽,經邦每討論」等句,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大事的關注和參與。結尾處「巴人寧敢和,空此愧遊藩」則流露出作者的自謙之情,不敢與高位者並肩,只能羞愧地遊歷邊疆。整首詩語言典雅,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國家繁榮和個人境遇的深切感受。

權德輿

權德輿

權德輿,唐代文學家,大臣。字載之,行三。天水略陽(今甘肅秦安)人,家於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名士權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稱,杜佑、裴胄交闢之。德宗聞其材,召爲太常博士,改左補闕,兼制誥,進中書舍人,歷禮部侍郎,三知貢舉。憲宗元和初,歷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誤用官闕,改太子賓客。俄復前官,遷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會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議論持異,德輿從容不敢有所輕重,坐是罷,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都。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出爲山南西道節度使。二年,以病乞還,卒於道,年六十。贈左僕射,諡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