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造微上人歸淮南覲兄

到家方坐夏,柳巷對兄禪。 雨斷蕪城路,虹分建鄴天。 赴齋隨野鶴,迎水上漁船。 終擬歸何處,三湘思渺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坐夏:佛教僧尼自農曆四月十五日起靜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門行動。
  • 柳巷:植有柳樹的街道或巷子。
  • 兄禪:指兄長修行的禪宗。
  • 蕪城:指荒廢的城市,這裏可能指揚州,古稱蕪城。
  • 建鄴:古地名,今南京的舊稱。
  • 赴齋:前往參加齋戒或齋飯。
  • 野鶴:比喻隱士或閒散自在的人。
  • 迎水:指船隻靠近水邊。
  • 三湘:指湖南的湘江流域,包括湘東、湘西、湘南。
  • 思渺然:思緒遙遠,心境迷茫。

翻譯

回到家中,正值僧尼坐夏之時,在柳樹成蔭的巷子裏與兄長一同參禪。雨停後,蕪城的道路變得清晰,彩虹劃過建鄴的天空。爲了參加齋戒,我隨着野鶴般的隱士前往,水邊有漁船迎接。最終我將歸向何方?對三湘的思念讓我心境迷茫。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歸家後的寧靜生活與對未來的迷茫思緒。詩中通過「坐夏」、「柳巷對兄禪」等細節,展現了僧侶生活的恬淡與禪意。同時,「雨斷蕪城路,虹分建鄴天」以景寓情,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明朗與希望。結尾的「三湘思渺然」則表達了對未來的不確定與對遠方的嚮往,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

顧非熊

顧非熊

唐蘇州人。顧況子。少俊悟,一覽輒能成誦,工吟,揚譽遠近。性滑稽,好辯,頗雜笑言。常凌轢氣焰子弟,既犯衆怒,排擠者紛然,困舉場三十年。武宗會昌五年及第,累佐使府。宣宗大中間授盱眙主簿,厭拜迎鞭撻,因棄官歸隱,不知所終。或傳住茅山十餘年。有詩一卷。 ► 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