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 韓偓
堅辭羽葆與吹鐃,翻向天涯困系匏。 故老未曾忘炙背,何人終擬問苞茅。 融風漸暖將回雁,滫水猶腥近斬蛟。 萬里關山如咫尺,女牀唯待鳳歸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羽葆(yǔ bǎo):古代儀仗中用鳥羽裝飾的華蓋。
  • 吹鐃(chuī náo):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此指軍樂。
  • 系匏(xì páo):比喻漂泊無定所。
  • 炙背(zhì bèi):曬背,指享受安樂。
  • 苞茅(bāo máo):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的菁茅,此指重要的職責或使命。
  • 融風(róng fēng):和風,春天的風。
  • 滫水(xiǔ shuǐ):臭水,此指汙穢之地。
  • 斬蛟(zhǎn jiāo):比喻英勇的行爲。
  • 女牀(nǚ chuáng):星名,此指天上的星宿。

繙譯

堅決拒絕華蓋與軍樂的榮耀,反而漂泊在天涯,無処安身。 老者們仍未忘記享受安樂,但有誰最終會去追問那重要的職責? 春風漸漸廻煖,預示著雁群即將北歸,而那汙穢之地仍散發著腥臭,倣彿剛有英勇之事發生。 萬裡關山看似近在咫尺,衹待天上的星宿迎接鳳凰歸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漂泊生涯的感慨和對重要職責的思考。詩中,“堅辤羽葆與吹鐃”展現了詩人的高潔品格,不願沉溺於權勢與虛榮。而“繙曏天涯睏系匏”則描繪了詩人流離失所的境遇。後句通過對“炙背”與“苞茅”的對比,反映了詩人對現實安逸與理想追求的矛盾心理。結尾的“女牀唯待鳳歸巢”則寄托了詩人對未來的美好期待與歸宿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韓偓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