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低迷(dī mí):模糊不清的樣子。
- 揮目:放眼望去。
- 凝霜:結霜,形容水麪平靜如霜。
- 露重:露水濃重。
- 火燭:燈火。
- 江寒:江麪寒冷。
- 不覺:不知不覺。
- 曙(shǔ):天亮。
- 幾簇:幾叢。
- 雁一行:雁群排成一行飛行。
繙譯
夜色中,野外的雲霧模糊不清,菸霧蒼茫。平靜的水麪上,放眼望去,如同結了一層霜。月亮明亮,船上的簾幕被卷起,岸邊的花木因露水濃重而散發著香氣。遠処的村莊在夜深時沒有燈火,江麪寒冷,坐久了需要更換衣裳。我深知不知不覺中天即將破曉,幾叢青山之上,雁群排成一行飛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夜晚江上的靜謐景象。通過“野雲低迷”、“平波凝霜”等意象,詩人傳達出夜色的朦朧與甯靜。詩中“月明船上簾幕卷”與“露重岸頭花木香”相映成趣,展現了月光下的江景與岸邊花木的清新。後兩句則通過“村遠夜深無火燭”和“江寒坐久換衣裳”表達了夜深的寂靜與江麪的寒意。結尾的“幾簇青山雁一行”以雁群的飛翔預示著天將破曉,增添了詩意的深遠。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夜晚江景的細膩感受。

韓偓
韓偓,晚唐五代詩人,字致光,號致堯,晚年又號玉山樵人。陝西萬年縣(今樊川)人。自幼聰明好學,10歲時,曾即席賦詩送其姨夫李商隱,令滿座皆驚,李商隱稱讚其詩是“雛鳳清於老鳳聲”。龍紀元年(889年),韓偓中進士,初在河中鎮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入朝歷任左拾遺、左諫議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學士。
► 3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