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感興

· 于謙
燭燼香銷夜漏遲,人間天上共佳期。 女牛有約通銀漢,兒女虛傳送綵絲。 月色冷侵丹桂影,露華涼沁碧梧枝。 客窗孤枕難成寐,臥聽誰家玉笛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燭燼香銷:蠟燭燃盡,香氣消散,形容夜已深。
  • 夜漏遲:古代用漏壺計時,夜漏遲指夜晚時間流逝緩慢。
  • 女牛:指織女星和牛郎星,即七夕傳說中的主角。
  • 銀漢:銀河,傳說中織女和牛郎相會的地方。
  • 綵絲:五彩的絲線,傳說中七夕時,婦女們會向織女乞巧,用五彩絲線編織。
  • 丹桂:紅色的桂花,這裏指月光下的桂樹。
  • 露華:露水,這裏形容露水清涼。
  • 碧梧:青翠的梧桐樹。
  • 客窗:旅人的窗戶。
  • 孤枕:獨自一人睡覺,形容孤獨。
  • 玉笛:精美的笛子。

翻譯

蠟燭燃盡,香氣消散,夜晚的時間流逝得異常緩慢,人間與天上都在慶祝這美好的七夕佳節。織女和牛郎有約在銀河相會,但兒女們只是虛傳着送五彩絲線的習俗。月光冷冷地映照着桂樹的影子,露水清涼地滋潤着青翠的梧桐枝。旅人的窗戶內,我獨自一人難以入眠,躺着聆聽不知哪家傳來的玉笛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過「燭燼香銷」和「夜漏遲」表達了夜晚的深沉與漫長。詩中「女牛有約通銀漢」一句,巧妙地將七夕的傳說融入其中,而「兒女虛傳送綵絲」則透露出對傳統習俗的淡淡哀愁。後兩句通過對月色和露華的描繪,營造出一種清涼而幽靜的氛圍。結尾的「客窗孤枕難成寐,臥聽誰家玉笛吹」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孤獨的心境和對遠方笛聲的嚮往,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深遠。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