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歸社圖
典午山河將欲晚,爲米折腰賢士懶。
傷哉侍中□富貴,□□蔑如事閒散。
先生晉代名臣孫,遙遙華冑爲清門。
雖官彭澤綰印綬,豈若慄裏娛琴尊。
歸去來辭寫胸臆,便買蘭舟尋舊宅。
五株綠柳搖春光,三徑黃花豔秋色。
鳴雞吠犬開柴扉,林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典午:指晉朝。典,掌管;午,十二生肖中馬的代表,因晉朝皇帝姓司馬,故以「典午」代指晉朝。
- 爲米折腰:指爲了生計而不得不屈服於權貴。
- 侍中:古代官職名,爲皇帝近臣,負責侍從皇帝,參與機要。
- 蔑如:輕視,不以爲然。
- 華冑:顯赫的家族後代。
- 清門:清高的門第。
- 綰印綬:指擔任官職,綰,系;印綬,官印和系印的絲帶。
- 慄裏:地名,陶淵明的故鄉。
- 琴尊:琴與酒,泛指文人雅士的生活。
- 蘭舟:對船的美稱。
- 三徑:指隱士的居所。
- 柴扉:簡陋的門。
翻譯
晉朝的山河即將迎來黃昏,爲了生計而不得不向權貴低頭,賢士們感到厭倦。可悲的是,那些侍中雖然富貴,卻輕視閒散的生活。先生是晉代名臣的後代,家族顯赫,門第清高。雖然曾擔任彭澤的官職,繫着官印和絲帶,但怎能比得上在慄裏享受琴酒之樂呢?歸去來辭表達了內心的情感,於是買了蘭舟尋找舊宅。五株綠柳在春光中搖曳,三徑的黃花在秋色中豔麗。雞鳴狗吠,柴扉敞開,林中風聲悠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陶淵明在晉朝末年,面對政治腐敗和社會動盪,選擇辭官歸隱,追求自由閒適生活的情景。詩中通過對陶淵明家族背景、官職經歷以及歸隱生活的對比,展現了其高潔的品格和對世俗的超越。最後幾句以田園風光爲背景,表達了陶淵明歸隱後的寧靜與滿足,體現了其對自然和簡樸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