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以源遊武昌

· 徐庸
柔絲細出楸塘藕,織綺金梭弄纖手。 並刀裁作遠遊衣,綵線密縫勞阿母。 長江萬里流驚湍,九月不知風路寒。 鮮鱗切鱠若飛雪,鯨飲一吸金壺乾。 酒花燻人兩耳熱,丈夫自古輕離別。 俠氣曾酬司馬志,劍心已副莊生烈。 說武昌門香塵飛,問君此去何時歸。 記行詩就錦囊富,月霞夜夜生光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柔絲:細軟的絲線。
  • 楸塘藕:楸樹下的池塘中生長的藕。
  • 織綺:織造華麗的綢緞。
  • 金梭:金色的織布梭子。
  • 並刀:並排的剪刀。
  • 綵線:五彩的線。
  • 鮮鱗:新鮮的魚鱗,指新鮮的魚。
  • 切鱠:切魚片。
  • 鯨飲:形容飲酒量大。
  • 金壺乾:金壺中的酒喝乾了。
  • 酒花:酒的泡沫。
  • 司馬志:指司馬遷,西漢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
  • 莊生烈:指莊子,戰國時期的哲學家,以其激進的思想和言論著稱。
  • 武昌門:武昌的城門。
  • 香塵飛:形容行人衆多,塵土飛揚。
  • 錦囊:裝有詩稿的錦袋。
  • 月霞:月光和霞光。

翻譯

細軟的絲線從楸樹下的池塘藕中抽出,金色的織布梭子在纖細的手中穿梭,織造華麗的綢緞。用並排的剪刀裁剪成遠行的衣服,五彩的線密密縫製,勞煩了慈愛的母親。長江萬里流淌着驚濤駭浪,九月的風不知寒冷。新鮮的魚被切成飛雪般的薄片,大口飲酒,金壺中的酒被一飲而盡。酒的泡沫薰得人兩耳發熱,自古以來,大丈夫輕視離別。俠義之氣曾實現司馬遷的志向,劍心已符合莊子激進的思想。武昌的城門下塵土飛揚,問你這次遠行何時歸來。記下的行旅詩篇裝滿了錦囊,月光和霞光夜夜生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徐以源遠遊武昌的情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離別的情感和旅途的壯闊。詩中,「柔絲細出楸塘藕」等句,以精緻的意象展現了母親的辛勞和對兒子的深情。後文通過「長江萬里流驚湍」等壯闊的自然景象,以及「鮮鱗切鱠若飛雪」等生動的飲食描寫,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豪情。結尾處,「記行詩就錦囊富,月霞夜夜生光輝」則寄託了對友人旅途的美好祝願和對重逢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徐庸的文學才華。

徐庸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