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八首

笳聲與隴水,嗚咽夜復朝。 後隊來何駛,前軍去已遙。 天高月皎皎,野闊風蕭蕭。 寧知主將略,不在弓與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笳聲: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 隴水:指隴山(今陝西隴縣至甘肅平涼一帶)的水流,這裏泛指邊塞的河流。
  • 嗚咽:形容聲音悲切。
  • 皎皎:形容月光明亮。
  • 蕭蕭:形容風聲。

翻譯

笳聲與隴水的聲音,在夜晚和清晨中悲切地迴響。後方的隊伍來得多麼迅速,前方的軍隊已經遠去。天空高遠,月亮明亮,原野遼闊,風聲呼嘯。誰能知道主將的策略,其實並不在於弓箭和刀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夜晚的景象,通過笳聲和隴水的嗚咽聲,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詩中「天高月皎皎,野闊風蕭蕭」進一步以自然景觀的壯闊來襯托出軍隊的孤獨和邊塞的荒涼。最後一句「寧知主將略,不在弓與刀」則表達了作者對於戰爭勝負關鍵在於智謀而非武力的深刻見解,體現了對戰爭本質的深刻理解和批判。

陳汝言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惟允,號秋水,陳汝秩弟。與兄齊名,有大髯、小髯之稱。工詩善畫。倜儻知兵,嘗參張士誠軍事。洪武初以薦任濟南經歷。坐事死,臨難從容繪畫,畫畢就刑。有《秋水軒詩稿》。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