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閨

華月初生夜,高樓獨倚時。 天長人去遠,秋半雁來遲。 寶瑟淒涼調,銀箋宛轉詞。 應知愁似海,不解鬢成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華月:明亮的月亮。
  • 寶瑟:古代的一種絃樂器,這裏指琴聲。
  • 銀箋:精美的紙張,常用於書寫詩詞。
  • 宛轉:形容詞,指言辭或音樂的曲折動聽。
  • 鬢成絲:指頭髮變白,形容年老或憂愁。

翻譯

明亮的月亮初升的夜晚,我獨自倚在高樓之上。 天空遼闊,離人遠去,秋意正濃,雁羣卻遲遲不來。 寶瑟的琴聲淒涼,銀箋上的詩詞曲折動人。 應該知道我的憂愁深如海,卻不懂爲何髮絲已變白。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孤獨的場景,通過「華月」、「高樓」、「寶瑟」和「銀箋」等意象,表達了深沉的憂愁和對遠方人的思念。詩中「天長人去遠,秋半雁來遲」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象徵,增強了詩的情感深度。結尾的「應知愁似海,不解鬢成絲」則直接抒發了內心的無盡愁思和時光流逝的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陳汝言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惟允,號秋水,陳汝秩弟。與兄齊名,有大髯、小髯之稱。工詩善畫。倜儻知兵,嘗參張士誠軍事。洪武初以薦任濟南經歷。坐事死,臨難從容繪畫,畫畢就刑。有《秋水軒詩稿》。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