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二首

蕭寺鐘聲到枕邊,客懷牢落正無眠。 才疏自合當時棄,親老惟慚故舊憐。 蟲語草根秋欲暮,風搖梧葉夜如年。 攬衣起坐空庭月,百感令人思惘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蕭寺:指冷清的寺廟。
  • 鐘聲到枕邊:形容鐘聲清晰,彷彿就在耳邊。
  • 客懷牢落:指旅人的心情孤獨寂寞。
  • 才疏:指才華不足。
  • 自合:自然應該。
  • 親老:指父母年老。
  • 故舊憐:指老朋友同情。
  • 蟲語草根:指秋蟲在草根間的鳴叫。
  • 秋欲暮:秋天即將結束。
  • 風搖梧葉:風吹動梧桐樹葉。
  • 夜如年:形容夜晚漫長,感覺像過了一年。
  • 攬衣起坐:整理衣服起身。
  • 空庭月:空曠庭院中的月光。
  • 百感:各種感受。
  • 思惘然: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翻譯

冷清寺廟的鐘聲傳到枕邊,旅人的心情孤獨寂寞,無法入眠。才華不足自然應該被時代拋棄,父母年老,我唯有對老朋友的同情感到慚愧。秋蟲在草根間鳴叫,秋天即將結束,風吹動梧桐樹葉,夜晚感覺像過了一年。整理衣服起身,站在空曠的庭院中,月光下,各種感受涌上心頭,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秋夜中孤獨旅人的心境。通過「蕭寺鐘聲」、「蟲語草根」、「風搖梧葉」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淒涼、寂靜的秋夜氛圍。詩中「才疏自合當時棄,親老惟慚故舊憐」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才華不足的自責和對父母年老的愧疚,情感真摯。最後「攬衣起坐空庭月,百感令人思惘然」則展現了詩人在月光下的迷茫和無助,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深遠。

陳汝言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惟允,號秋水,陳汝秩弟。與兄齊名,有大髯、小髯之稱。工詩善畫。倜儻知兵,嘗參張士誠軍事。洪武初以薦任濟南經歷。坐事死,臨難從容繪畫,畫畢就刑。有《秋水軒詩稿》。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