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韓惺庵中丞久視樓

老氏育先天,發皤顏若童。 駕言西極遊,紫氣滿關中。 緒出五千言,著名河上公。 猶龍仙馭遠,誰復叩玄風。 畔援汨天真,優遊伏鴆戎。 妍媸渾莫辨,五色令人懵。 所以羨長年,而無久視翁。 中丞蚤聞道,泥滓起冥鴻。 中外勳名滿,飄然晦厥躬。 辭榮賦考槃,問道慕崆峒。 避俗營真境,樓居煥以崇。 社中同志侶,杖履鎮相從。 卉態看皆幻,心柔氣亦融。 靈光葆太和,返照見真空。 澹漠神愈王,希夷體自充。 機緣日以嗇,性命日以豐。 朝徹澄如水,穀神壽比嵩。 我來登此樓,儼入清虛宮。 快聆長生祕,欣承鍊性功。 俯瞰名利客,撩亂撲春蟲。 松柏與龜鶴,會極數有終。 獨茲久視訣,歷劫將安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發皤 (fā pó):頭髮花白。
  • 紫氣 (zǐ qì):吉祥的氣息。
  • 河上公 (hé shàng gōng):傳說中的仙人。
  • 畔援 (pàn yuán):旁徵博引。
  • 汨天真 (mì tiān zhēn):迷失本性。
  • 鴆戎 (zhèn róng):毒酒和兵器,比喻危險。
  • (měng):糊塗,不明。
  • 泥滓 (ní zǐ):污泥,比喻世俗。
  • 冥鴻 (míng hóng):高飛的鴻雁,比喻高遠。
  • 考槃 (kǎo pán):古代的樂器,比喻隱居。
  • 崆峒 (kōng tóng):山名,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 卉態 (huì tài):花草的形態。
  • 靈光 (líng guāng):智慧的光芒。
  • 太和 (tài hé):和諧的狀態。
  • 希夷 (xī yí):虛無縹緲,難以捉摸。
  • 朝徹 (zhāo chè):清晨的清澈。
  • 穀神 (gǔ shén):山谷中的神靈。
  • 撩亂 (liáo luàn):紛亂。
  • 鍊性功 (liàn xìng gōng):修煉心性的功夫。

翻譯

老子的智慧孕育了先天的道理,雖然頭髮花白,但面容如同孩童。他西行遊歷,吉祥的紫氣遍佈關中。他留下了五千字的經文,成爲著名的河上公。如同遠去的龍仙,無人再能叩問玄妙的道理。旁徵博引迷失了本性,優哉遊哉卻潛伏着危險。美醜混淆難以分辨,五光十色讓人糊塗。因此羨慕長壽,卻無長久視界的老人。中丞早年聞道,從世俗的污泥中崛起如高飛的鴻雁。中外名聲顯赫,卻悄然隱藏了自己的身影。辭去榮華,隱居山林,嚮往問道於崆峒山。避開世俗,營造真實的境界,樓閣建築輝煌而崇高。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常常一起行走。觀察花草的形態,心境柔和,氣息和諧。智慧的光芒保持和諧,回望可見真實的自我。淡泊寧靜,精神旺盛,虛無縹緲,身體自然充實。機緣日漸減少,生命日漸豐富。清晨的清澈如水,山谷中的神靈壽命如嵩山。我登上此樓,彷彿進入清虛的宮殿。高興地聆聽長生的祕密,欣喜地修煉心性的功夫。俯瞰那些追逐名利的客人,紛亂如同春天的蟲子。松柏與龜鶴,終有盡頭。唯獨這長久視界的祕訣,歷經劫難也將無窮無盡。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老子智慧的讚美,表達了對世俗的超越和對道家哲學的嚮往。詩中,「紫氣」、「河上公」等詞彙體現了對老子及其學說的尊崇,而「畔援汨天真」、「妍媸渾莫辨」則反映了世俗的迷惑和混亂。詩人通過對比世俗與道家的生活態度,強調了修煉心性、追求精神自由的重要性。詩的結尾,以「久視訣」作爲象徵,表達了超越生死、追求永恆的哲學思考。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對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畢自嚴

畢自嚴

明山東淄川人,字景曾。萬曆二十年進士。授松江推官。泰昌時,官至太僕卿。天啓元年,遼陽陷落,廷議加強海防,改右僉都御史,巡撫天津。在任設鎮海諸營,用戚繼光遺法,水軍先習陸戰,軍由是可用。五年,以右都御史掌南京都察院。次年,改南戶部尚書,以忤魏忠賢引疾歸。崇禎初起戶部尚書,條上諸事,帝悉允行。旋因事被劾下獄,未幾得釋。致仕卒。有《石隱園藏稿》。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