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都:指南京。
- 秉節:持節,指擔任重要職務。
- 總憲:指海瑞,他曾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相當於總憲。
- 楊綰:唐代宰相,以清廉著稱。
- 長孺:指漢代名臣韓安國,字長孺。
- 治水:治理水患。
- 策救:用計策救助。
- 仙輀:指靈車。
- 瓊海:指海南島,海瑞的故鄉。
- 野人:指普通百姓。
- 酹酒: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 江干:江邊。
翻譯
在南京擔任要職,聲望如山般穩固,再次擔任總憲,讓父老鄉親歡欣鼓舞。像楊綰那樣輔佐唐朝,抑制驕奢淫逸,像長孺那樣在漢朝,面對覲見時也顯得清貧。用三十天的時間治理水患,容易成功,但用計策救助十萬饑民卻難上加難。今日靈車向着瓊海駛去,普通百姓在江邊灑酒祭奠,泣不成聲。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海瑞在南京的政績和清廉形象,通過對比楊綰和長孺,強調了海瑞的廉潔和爲民請命的精神。詩中「治水三旬易,策救饑民十萬難」一句,既展現了海瑞的治水才能,也表達了對救助饑民的艱難感慨。結尾的「仙輀向瓊海,野人酹酒泣江干」則深情地描繪了百姓對海瑞的哀悼之情,體現了海瑞深受人民愛戴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