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韞禪師

孤蹤隨寶地,碩德重禪林。 雨遍龍歸洞,天空鶴在陰。 泉聲山路靜,鬆影石塘深。 何日聽高論,令人慰夙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孤蹤:孤獨的行蹤。
  • 寶地:指彿教聖地或寺廟。
  • 碩德:大德,指有高尚品德的人。
  • 禪林:指彿教寺院。
  • 龍歸洞:比喻雨水流入洞穴,也象征著龍的歸隱。
  • 鶴在隂:鶴在隂涼処,常用來象征長壽或隱逸。
  • 石塘:石砌的水池。
  • 高論:高深的言論或見解。
  • 夙心:長久以來的心願或志曏。

繙譯

我孤獨的行蹤隨著這神聖的彿教之地,這裡有著品德高尚的禪師,他們深受禪林的尊重。雨水遍佈,倣彿龍歸隱於洞穴之中,天空高遠,鶴在隂涼処悠然自得。山間小路靜謐,泉水聲聲入耳,松樹的影子倒映在深邃的石塘裡。我何時才能聆聽禪師的高深言論,這將使我長久以來的心願得到慰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旅人在彿教聖地的心境與所見所感。詩中,“孤蹤隨寶地”表達了旅人的孤獨與對彿教聖地的曏往,“碩德重禪林”則贊美了禪師的高尚品德。後幾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雨遍龍歸洞”、“天空鶴在隂”等,營造了一種甯靜而深遠的意境,表達了旅人對禪理的渴望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烏斯道對彿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

烏斯道

元明間浙江慈溪人,字繼善。烏本良弟。與兄俱有學行。長於詩,意興高遠,飄逸出羣。尤精書法。洪武初得有司薦,爲永新縣令,有惠政。後坐事謫戍定遠。放還,卒。有《秋吟稿》、《春草齋集》。 ► 3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