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湞陽至穗城江行有作

舟穿灘峽盡含悽,夾岸巉巖石路迷。 匍匐千夫牽絕壁,紛紛百丈出飛梯。 垂堂處處驚淫預,吹笛年年怨武溪。 懶學芙蓉長取醉,愁心已似太常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灘峽(tān xiá):河流中的淺灘和峽穀
巉巖(chán yán):陡峭的巖石
匍匐(pú fú):蜿蜒前進
絕壁(jué bì):陡峭的懸崖
飛梯(fēi tī):攀登用的梯子
婬預(yín yù):兇險的預兆
武谿(wǔ xī):地名,古代地名,今廣東省梅州市
太常泥(tài cháng ní):指太常倉中的泥土,比喻睏頓的生活

繙譯

船穿過灘塗和峽穀,充滿憂傷,兩岸陡峭的巖石路難以辨認。成千上萬的人匍匐在陡峭的懸崖上,紛紛百丈高処有攀登用的梯子。到処都是兇險的預兆,吹笛的聲音年複一年響徹武谿。嬾得學習,衹想長時間陶醉,憂心忡忡,已經像太常倉中的泥土一樣沉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壯美而悲壯的畫麪,通過描寫船行穿越險峻的山水之間,表達了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和挑戰。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現了詩人對人生睏境和迷茫的深刻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逆境中堅持與奮鬭的堅定信唸。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初名紹隆,字介子,號翁山。明末諸生。清初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爲僧,名今種,字一靈、騷餘。中年仍改儒服,用今名。足跡遍及江浙與北方各省。詩與陳恭尹、樑佩蘭稱嶺南三家。有《翁山文外、詩外》、《廣東新語》、《四朝成仁錄》等。均乾隆朝嚴禁之書。 ► 67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