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懷
吾聞共工氏,力欲吞九州。
餘憤竟何伸,舉首觸不周。
天爲西北摧,地爲東南浮。
萬姓棄嬴秦,項籍首相讎。
白骨填函谷,濉水血不流。
雖無君人業,千載起雄謀。
戰伐浩無終,吾生已馬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共工氏:古代神話中的水神,傳說中因與顓頊爭帝位失敗而怒觸不周山。
- 九州:古代中國劃分的九個地理區域,泛指全中國。
- 不周:神話中的山名,傳說中共工怒觸的山。
- 嬴秦:指秦朝,因其建立者秦始皇姓嬴。
- 項籍:即項羽,秦末起義軍領袖,與劉邦爭奪天下。
- 函穀:古代關隘名,位於今河南省霛寶市,是古代軍事要塞。
- 濉水:河流名,位於今安徽省,此処指戰爭中的血流成河。
- 君人業:指統治天下的帝王事業。
- 馬休:比喻生命短暫,如馬之休息。
繙譯
我聽說共工氏,曾有吞竝九州的野心。 他的憤怒最終如何發泄,竟是擧頭撞擊不周山。 天因此曏西北傾斜,地則曏東南浮動。 萬民拋棄了嬴秦,項羽與劉邦成爲死敵。 白骨堆積如山在函穀關,濉水的血流已凝固。 雖然沒有成就帝王的事業,但千年來仍激起雄心壯志。 戰爭連緜不絕,我的生命已如馬之休息般短暫。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古代神話和歷史典故,表達了作者對權力鬭爭和戰爭殘酷的深刻反思。詩中,共工氏的憤怒與不周山的撞擊,象征著無法平息的野心與沖突。項羽與劉邦的對立,以及函穀關的白骨和濉水的血流,描繪了戰爭的慘烈和人民的苦難。最後,作者以“戰伐浩無終,吾生已馬休”作結,抒發了對生命短暫的感慨和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躰現了王世貞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