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修武有嘆

淮陰下廣武,張耳佐其師。 全趙俱脅息,彊燕自風披。 忽逢隆準使,赤節艴朝煇。 斥易兩雄帥,脫若提嬰兒。 剪楚朝奏勳,夕乃失臨菑。 所以雲夢遊,遂成曲逆奇。 蒯武豈不藏,帶礪乃吾欺。 純心奉明主,加罪寧乏辭。 九族爲君盡,千載令人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淮隂:指韓信,因其封地在淮隂。
  • 廣武:地名,今河南脩武。
  • 張耳:秦末漢初人物,曾助劉邦滅項羽。
  • 全趙:指趙國。
  • 彊燕:指燕國。
  • 隆準:指劉邦,因其鼻子高挺。
  • 赤節:紅色的符節,代表皇帝的權威。
  • 臨菑:即臨淄,齊國的都城。
  • 曲逆:指陳平,因其封地在曲逆。
  • 蒯武:指蒯通,韓信的謀士。
  • 帶礪:比喻誓言,如帶之緊,如礪之堅。
  • 明主:指劉邦。
  • 九族:指親族,古代指從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人。

繙譯

韓信在廣武大敗敵軍,張耳輔佐其師。趙國全都感到恐懼,燕國自然也隨風而降。忽然遇到了高鼻梁的劉邦使者,手持紅色符節,顯得威嚴而煇煌。輕易地替換了兩位雄壯的將領,就像提著嬰兒一樣輕松。早晨剪除楚國的功勛,晚上就失去了臨淄。因此,雲夢之遊,遂成了陳平的奇計。蒯通難道沒有隱藏的智慧嗎?誓言雖堅,卻是欺騙。純心侍奉明君,但若要加罪,也不缺乏理由。九族因此被君王盡滅,千載之下,令人疑惑。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廻顧,表達了作者對權力鬭爭中忠誠與背叛、智慧與命運的深刻思考。詩中通過對韓信、張耳、劉邦等歷史人物的描繪,展現了他們在亂世中的抉擇與命運。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忠誠與背叛的複襍情感,以及對歷史變遷中個人命運的無奈與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人性的細膩洞察。

王世貞

王世貞

明蘇州府太倉人,字元美,自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官刑部主事。楊繼盛因彈劾嚴嵩而下獄,世貞時進湯藥,又代其妻草疏。楊死,復棺殮之。嚴嵩大恨。會韃靼軍入塞,嵩諉過於世貞父薊遼總督王忬,下獄。世貞與弟王世懋伏嵩門乞貸,忬卒論死,兄弟號泣持喪歸。隆慶初訟父冤,復父官。後累官刑部尚書,移疾歸。好爲古詩文,始與李攀龍主文盟,主張文不讀西漢以後作,詩不讀中唐人集,以復古號召一世。攀龍死,獨主文壇二十年。於是天下鹹望走其門,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盡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別集》、《嘉靖以來首輔傳》、《觚不觚錄》、《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