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自燕而歸哀其老而贈之
羸馬朝自燕,一身爲二連。
憶親拜孤冢,移葬雙陵前。
幽願從此畢,劍心因獲全。
孟冬寒氣盛,撫轡告言旋。
碣石海北門,餘寇惟朝鮮。
離離一寒騎,嫋嫋馳白天。
生別皆自取,況爲士卒先。
寸心漁陽興,落日旌竿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羸馬(léi mǎ):瘦弱的馬。
- 二連:指兩地相連,這裏指作者身兼兩地的責任或思念。
- 憶親:回憶親人。
- 孤冢:孤墳,指無人祭掃的墳墓。
- 雙陵:指兩座陵墓,可能是指作者親人的墳墓。
- 幽願:深藏的心願。
- 劍心:比喻堅強的意志或決心。
- 孟冬:冬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十月。
- 撫轡(fǔ pèi):輕撫馬繮,表示準備啓程。
- 碣石:地名,位於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
- 海北門:指碣石作爲通往北方的門戶。
- 餘寇:剩餘的敵人。
- 離離:形容馬隊行列整齊。
- 寒騎:寒冷中的騎兵。
- 嫋嫋(niǎo niǎo):形容煙霧繚繞或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 生別:活着的離別。
- 士卒:士兵。
- 寸心:內心。
- 漁陽:地名,今河北省北部,古時爲邊塞之地。
- 旌竿:旗杆。
翻譯
瘦弱的馬兒早晨從燕地出發,我一身肩負着兩地的牽掛。 回憶起親人,我拜祭那孤零零的墳墓,將他們移葬在雙陵之前。 深藏的心願從此得以實現,堅強的意志也因此得以保全。 孟冬時節寒氣逼人,我輕撫馬繮準備啓程。 碣石是通往北方的門戶,剩餘的敵人只有朝鮮。 整齊的寒騎隊伍,在白天嫋嫋地馳騁。 活着的離別都是自找的,何況我還是士兵中的先鋒。 內心的漁陽之興,落日下旌旗高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戰士從燕地歸來的情景,表達了他對家鄉和親人的深切思念,以及作爲士兵的責任感和決心。詩中,「羸馬」和「一身爲二連」形象地展現了他旅途的艱辛和內心的雙重牽掛。通過「憶親拜孤冢,移葬雙陵前」,詩人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和對其安息之所的關切。後文中的「幽願從此畢,劍心因獲全」則顯示了他心願的實現和意志的堅定。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現了戰士的堅韌和犧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