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四首·其一

·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爲日月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帛(yù bó):古代用於祭祀的玉器和絲織品,這裏指和平的象徵。
  • 朝回:朝見後返回。
  • 帝鄉:指京城,皇帝的居所。
  • 烏孫:古代西域國名,這裏泛指邊疆民族。
  • 不稱王:不再自立爲王,表示歸順。
  • 天涯:極遠的地方。
  • 兵氣:戰爭的氣氛。
  • 銷爲:轉化爲。

翻譯

和平的象徵隨着使者朝見後返回,他們望向帝都的方向,烏孫人歸去後不再自立爲王。 在那遙遠的天邊,寧靜之地不再有戰爭,戰爭的氣氛轉化爲日月的光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和平與歸順的邊疆景象。通過「玉帛朝回望帝鄉」和「烏孫歸去不稱王」,詩人表達了邊疆民族對中央王朝的歸順與和平願望。後兩句「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爲日月光」則進一步以象徵手法,將戰爭的消弭轉化爲日月光輝,寓意着和平的美好與光明。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戰爭的厭惡。

常建

常建

唐代詩人,字號不詳,祖籍邢州(今邢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着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大曆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詩現存不多,其中《題破山寺後禪院》較爲著名。 ► 56篇诗文